10月底,各省市将陆续开启网上确认环节,部分省市考试院以及高校也将公布报考人数。
今天,小编汇总了截至目前最新的数据,一起看看有没有你的目标院校吧👇
01 评估竞争激烈程度
对于考生而言,如果报考人数更多,理论上意味着竞争压力更大。
比如某热门专业招生名额为50人,若报考人数是500人,竞争比例就是 10:1;若报考人数只有200人,竞争比例则为4:1。考生可以据此判断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难度,从而更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,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。
Ps.如果院校公布报录数据的话,一般在该校研究生官网就可以检索到。

*以兰州大学研究生官网为例
02 分析专业趋势
从考生角度来看,报考人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专业的热度趋势。
如果一个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,可能意味着该专业就业前景良好、学术研究价值高或者社会需求大。比如,之前橙酱就介绍过近几年的红绿牌专业,都就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
*近五年红牌专业
对于教育部门和高校,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减是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。对于热门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师资、教学设施等资源投入,对于冷门专业则可以考虑改革课程设置或调整招生计划。
03 指导院校选择
考生可以根据报考人数来选择合适的院校。
一些院校可能整体实力很强,但某个专业的报考人数过多,竞争激烈;而另一些院校虽然综合排名稍低,但该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少,录取机会相对较大。
例如,某些非 “双一流” 院校的特色专业,可能因为宣传不足等原因报考人数不多,但教学质量和就业情况都不错。了解报考人数可以帮助考生挖掘这些性价比高的院校和专业。
例如,在学科评估中,不乏一些获评A+的非“双一流”高校专业,为更多高校下好学生就业“先手棋”提供借鉴与参考。
<< 上下滑动 查看完整名单 >>
对于高校来说,报考人数的差异可以促使其分析自身在招生宣传、学科优势展现等方面的情况,与其他院校进行对比,改进招生工作,提升学校的吸引力。
此外,强调一下:
考研报名期间,分享了各个院校公布的实时报考数据。虽然不是最终结果,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今天,再来关注一下最新的数据👇
目前,北航研招办官方官宣的报考人数为11800人。
这一数据的截止日期为10月23日,25考研同期报考人数在1.2W以上,24考研同期近1.4W人,相比之下,有所下降。

院校官网公布了2026年硕士研究生统考网报情况统计(截止10月20日),报考总人数超3100人,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但比24考研少1500人。
部分数字标红的专业,报考人数较少,小橙子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。

根据深圳大学报名期间最后一次统考报名情况公示。
部分专业报考热度较低,报名数与统考计划比不足 2,部分甚至不足 1,上岸概率较高。
华南师范大学虽然没有公布各专业具体的报名人数,但是在官网同步了网报数据看板。
各报考类型占比、各专业报录比等数据一目了然,有需要的小橙子可以关注一下。

对外公布了截至10月24日,26考研报录比小于3的专业。

*图源院校官网
据截至 10 月 21 日的最新网报数据显示,华侨大学 2026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 2500+人。这一数字较25考研同期的 3400+人明显回落,报考热度出现显著下降。
从专业报考情况来看,部分专业报考人数不足10人。

随着各院校数据的不断更新,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,保持一种灵活应变的能力,以应对这充满变数的考研征程。
此外,建议全面了解一下考研整体的大趋势,这对于后续的备考、上岸都有很大积极作用。
26考研 机遇挑战并存
此前,结合目前的报名数据和此前的分析,关于26考研报考人数的推测:大概率还是会下降。
虽然近两年考研人数下降明显,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躺平了,反而是考生们的选择更加理智了,会综合自身和环境,选择更加适合自己/有利的选项。
用小橙子们的话来说就是:“看似下降,实则提纯。”

*图源公众号留言
而且,对于考试们来说,还有一些有利的信号,证明考研正在变得更加公平、公正,而且不乏机遇。
去年,国务院官宣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在这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,有小部分已经开始在25考研进行招生,但大部分还没有,基本都会在这两年投入招生。
*向下滑动查看

在考研流程上,一志愿复试时间统一化。避免调剂开始了,复试还没出结果的情况。

*图源研招网:26研招管理规定
在26考研研招管理规定的第四十六条中,特别强调了针对不同的复试方式、学科专业特点,精心设计复试内容,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。
同时,可结合考生大学学业成绩单、毕业论文(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提供毕业论文开题报告)、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,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基础、专业能力素质、科研创新潜质等方面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。

*图源研招网:26研招管理规定
同时,在26考研研招管理规定中,对复试工作人员也有了要求。
在第四十七条中,特别增加了「招生单位应制订复试工作人员的遴选标准」的要求。

*图源研招网:26研招管理规定
可以说复试过程更阳光,也不用再煞费心机去联系导师了。

最后,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,不要盲目跟风,坚定选择,一直走下去!
10月底,各省市将陆续开启网上确认环节,部分省市考试院以及高校也将公布报考人数。
今天,小编汇总了截至目前最新的数据,一起看看有没有你的目标院校吧👇
01 评估竞争激烈程度
对于考生而言,如果报考人数更多,理论上意味着竞争压力更大。
比如某热门专业招生名额为50人,若报考人数是500人,竞争比例就是 10:1;若报考人数只有200人,竞争比例则为4:1。考生可以据此判断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难度,从而更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,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。
Ps.如果院校公布报录数据的话,一般在该校研究生官网就可以检索到。

*以兰州大学研究生官网为例
02 分析专业趋势
从考生角度来看,报考人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专业的热度趋势。
如果一个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,可能意味着该专业就业前景良好、学术研究价值高或者社会需求大。比如,之前橙酱就介绍过近几年的红绿牌专业,都就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
*近五年红牌专业
对于教育部门和高校,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减是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。对于热门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师资、教学设施等资源投入,对于冷门专业则可以考虑改革课程设置或调整招生计划。
03 指导院校选择
考生可以根据报考人数来选择合适的院校。
一些院校可能整体实力很强,但某个专业的报考人数过多,竞争激烈;而另一些院校虽然综合排名稍低,但该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少,录取机会相对较大。
例如,某些非 “双一流” 院校的特色专业,可能因为宣传不足等原因报考人数不多,但教学质量和就业情况都不错。了解报考人数可以帮助考生挖掘这些性价比高的院校和专业。
例如,在学科评估中,不乏一些获评A+的非“双一流”高校专业,为更多高校下好学生就业“先手棋”提供借鉴与参考。
<< 上下滑动 查看完整名单 >>
对于高校来说,报考人数的差异可以促使其分析自身在招生宣传、学科优势展现等方面的情况,与其他院校进行对比,改进招生工作,提升学校的吸引力。
此外,强调一下:
考研报名期间,分享了各个院校公布的实时报考数据。虽然不是最终结果,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今天,再来关注一下最新的数据👇
目前,北航研招办官方官宣的报考人数为11800人。
这一数据的截止日期为10月23日,25考研同期报考人数在1.2W以上,24考研同期近1.4W人,相比之下,有所下降。

院校官网公布了2026年硕士研究生统考网报情况统计(截止10月20日),报考总人数超3100人,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但比24考研少1500人。
部分数字标红的专业,报考人数较少,小橙子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。

根据深圳大学报名期间最后一次统考报名情况公示。
部分专业报考热度较低,报名数与统考计划比不足 2,部分甚至不足 1,上岸概率较高。
华南师范大学虽然没有公布各专业具体的报名人数,但是在官网同步了网报数据看板。
各报考类型占比、各专业报录比等数据一目了然,有需要的小橙子可以关注一下。

对外公布了截至10月24日,26考研报录比小于3的专业。

*图源院校官网